出离心的佛学小常识(佛学中的出离)

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佛教里非常强调出离心?
  • 2、佛教中所讲的“出离”是什么意思?
  • 3、在佛学是出离心怎样发
  • 4、有了佛教的“出离心”,就是不爱这个世界吗?

为什么佛教里非常强调出离心?

如果不明白什么是轮回,堕入轮回又有什么痛苦,自然不会想要出离。如果对轮回真相有清楚的认知,自然会勇敢面对种种现象,也会非常渴望急于解脱,激发出强烈的修行动力。这种渴望出离轮回的动力,我们叫“出离心”。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轮回之苦,生起稳固的见解,从而能够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为什么说轮回是苦呢?我们可以概括地来思维一下:

我们现在身处人道,如果人死之后,心识会完全中断,没有任何延续,即真能“一了百了”,或许生死的问题就很简单了。但是死亡之后,心识会结束吗?不会的。死亡后,心识会进入中阴阶段,此时就像人做梦一样,心识会到处游荡,因为心识的习气之故,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还有一个身体,称为“意生身”。之后,再因为各自的业力,投胎至六道之一。

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旁生道、饿鬼道或地狱道,是众生重复生死的六种世间。这就像蝉脱壳,丢掉一个身体外壳,另一个身体会继续延续。又像一只蜜蜂在密闭的瓶子里,一会儿飞到上方,一会儿掉到瓶底,虽然想逃脱出来,可是找不到出口。

当众生善业福报足够之时,可以向上生到天道、阿修罗道或人道等三善趣;当累积恶业且福报不够时,就会往下堕入旁生、饿鬼或地狱等三恶趣,如此不断反复循环。

轮回,就是不停地重复相同的过程。广义来说,除了今生来世的生死轮回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充满着轮回的现象。人们每天重复相同的烦恼,除非有极大的痛苦或快乐,让人们可以有短暂更为深入的生命体认之外,大部分的时间,人们都在迷迷糊糊过日子,“这一天一天的,过得真快啊??”其实这些都可以叫“轮回”。就像轮子开始转动时,能看清楚它的转动方向,可是转得很快之后,就看不清楚真实状况了。

如何才能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呢?首先,要知道轮回流转之因――有漏的善业和不善的业。无论你现在放生、持戒、上供下施等做一切善行,如果没有用“三要行”(又叫“三殊胜”,具体意思文末备注)摄持,就都是有漏的善业,不论行持多少,也是投生三善趣的因,无法脱离轮回。而不善业,就是做了十不善业为主的所有恶业,更不可能脱离轮回。

进而言之,这些有漏业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执”,只要你的“我执”还存在,就会永远不停地轮回。如果你能下定决心破除“我执”,就有可能脱离轮回的樊笼。

所以,如今在轮回中有机会跟随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之人,应当经常观修六道轮回皆是苦,而观修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1)认识轮回就是六道。

(2)六道之中都只有痛苦,没有丝毫的安乐可言。

(3)通过思维轮回痛苦,让自心生起脱离轮回的出离心,而且要断除自私自利之心,不仅是希求自己一人能脱离轮回,同时要帮助一切众生都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目标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修行,是为了今生,还是为了来世?是想获得人天善趣,还是从轮回中永远解脱?”如果发觉心态错误了,一定要立刻调整自己的发心。

有些人现在生活得不错,就觉得在人道生活非常好啊,不用出离,却不知道现在所能感受到的所有安乐,都潜藏着痛苦之因,最终会随着无常坏灭消失;也有人无明的认为,生老病死的确痛苦,但是做人不就是这样吗?人人都逃不开,为什么自己要逃开呢?从而根本发不起出离心??对轮回过患没有清楚的认识,就算知道了轮回中充满痛苦,就算有善知识传授给他正法,如果不去好好修行,不去约束自己的身口意,反而精勤为世间的琐事忙忙碌碌,为了一点名利和暂时的快乐,就如刚落入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不知危机四伏,如此就真是苦受无出期了。

除了总体观修之外,也可以就六道众生的个别之苦,一一观修,如此可以更深入体会轮回的痛苦。在思维六道千差万别的痛苦之时,不要像旁观者看热闹似的,一定要观想自己身临其境,正在那里遭受痛苦。

比如去思维那些恶趣中的众生,那些众生曾在死亡时,因为各自的恶业,投生在极为痛苦的地方,这些地方称为恶趣。而地狱是三恶趣中,最痛苦的地方。观修之前,就要对地狱的环境、身体、寿命、痛苦与转生之因等内容,有清楚的理解,这样你在真正思维的时候,才能一一作出观想。(嘎玛仁波切)

备注:三要行又叫三殊胜,是指我们行善或做功课时的三个要点――一是发心殊胜,二是过程无缘殊胜(以三轮体空、如梦如幻的方式看待),三是回向殊胜。(笔者注)

佛教中所讲的“出离”是什么意思?

“出离”的真意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装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来说,悉达多的出离在多数时候只能是一种遥远的梦想。他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如果你想修行佛法的话,你可能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修,在地铁里,在公司里,在下班的路上,在晚饭之后。但你同样可以出离,要知道,出离心并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离心,可以以这种方法检验:在过去对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现在是否对你一点都不重要,过去可以轻易激怒你的事,现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是的话,那么你就从这里出离了。你需要出离的东西很多,并不只是不抽烟不喝酒或不打牌,那只是开始。
所谓出离,就是不再执著过去执著的事物。当你不再执著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去了指挥摆布你的能力。你也就获得了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必须出离所有的事物,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我这里所说的所有的事物当然不止是那些看得见摸得著的东西,也包括很多细微的东西。
例如,如果你看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令你不舒服,那么说明你执著于一个相反的观点。这个观点奴役着你,所以你会不舒服。这样的事情也应该出离。不管这个相反的观点正确与否,或是谁所说,如果他可以让你不舒服,那你已经被攻陷,你都应该从那里出离。
应该指出的是,佛教所有的观点都是为了破除另一些观点而出现,但它不应该成为你的新主人。你也许经常会变得很生气,那是因为你的生活里总是出现与你所预期的相反的东西。
例如,你请的临时工可能让你非常不舒服,仅仅是因为她擦桌子的方式与你不同,你很不喜欢她那种看上去非常笨拙的擦法。甚至有时候你在街上看见一些打扮夸张把头发染成绿色的人也会生气。那是因为你执著于古老的审美观。
要摆脱这种不爽的心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你改变心态,不再执著于每个人必须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的想法。还有一个就是换一个擦桌子的方式和你所期待的一样的临时工。
很显然,前者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佛教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后者只能暂时解决问题,你可能必须不断地更换临时工(这也是很多人不断更换老公的原因)。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找到一个照你说的方式去擦桌子的临时工,但你很快会发现,她上厕所的时候居然忘了冲马桶。 因此,试图以改变外在的世界来追求完美是徒劳无功的。永远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把毫无准备的你激怒。你有多少执著,就有多少痛苦,要摆脱痛苦,你必须从所有的执著里出离。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看一下自己的心,为什么会生气。是否因为出现了与你期待正相反的东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执著的东西。
佛陀不会被任何事情激怒,因为他出离了所有的执著。你可能因为任何事情生气,你可能因为公共汽车开的太慢而生气,可能因为找不到所需要的东西而生气(她把东西放哪了?她总是乱放东西),甚至可能因为你想让他生气的人不生气而生气。这说明你非常脆弱。你很容易被激怒。
所谓完美主义者,也就是说,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达到你所希望的样子,你希望住在墙壁是天蓝色的屋子里(如果不是,你就会睡不著觉),你不喝桶装水之外的任何水,你希望用自己喜欢的杯子喝茶,希望茶的味道不要太浓也不要太淡。
做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坏处就是,你会经常痛苦,因为这个世界上多数事情都不会轻易俯首听命,它们不会事事顺著你。要让他们达到你所希望的样子,你必须花很多时间。很多人试图创造完美的世界,不过他们最终都被证明失败了。事实上,只要把你的心稍作调整,一切都会很完美。 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是因为你有各种执著和不切实际的期待,如果你可以从这里出离,你会变得非常强大,你不再坚持必须住在有蓝色墙壁的屋子里,不再坚持必须喝桶装水,不再坚持必须用自己喜欢的杯子喝水,不再坚持茶的味道必须不浓不淡。

在佛学是出离心怎样发

南怀瑾老师讲述:学佛一定要发起厌离心

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之欲望。在我们没有证道以前,都会有欲望,但是修行的欲,是发起善法之欲,善行善思维,是成佛功德的根本,所以善法欲要发起。善法的欲一天一天要增加。厌离心也要发起,世间法一天一天要厌离。

出离世间的心没有发起来,是无法谈学佛修道的,不管在家、出家,厌离心没有发,学佛谈不上。你们很多人说自己是学佛的,你们哪里发过厌离心呢?没有发起出离心,学佛都是空谈。今天讲的是真话,所以平常我对你们马虎,你们说自己是学佛的,我虽然赞叹,其实你们出离心的影子都没有,你们对世间还喜欢得很呢!所以禅宗祖师骂人“汝心正闹在”,你们心里头还热闹得很呢!你们还来学佛,学个什么佛?你们在世间得意自喜,自认为还“前途无量,后途无穷”地搞着,不晓得“前途有量,后患无穷”。

所以在种性里包括出离心,出离心真发了,才可以谈学佛。学佛第一步先发出离心,离一切妄想,全放下,这样才够得上是学声闻道。

整理自《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

女性的情重,所以形成的心理状态,或者说结使,很难解脱。女性喜欢缠绵,讲话也缠绵,处处都缠绵,复杂得很。但以文学境界、人生境界而言,据说缠绵才是艺术呢!艺术需要缠绵、曲线,没有缠绵就写不出像红楼梦、西厢记、茶花女的故事。女性因此而在缠绵中缠掉了,要等到自己对缠绵情业生厌离心。

注意哦!厌离心很难,学佛的人第一步先问自己有没有发出厌离心。老实说,我们大家学佛,对这个世界并不讨厌,更不想离开,对一切留恋得很,一点都不讨厌;大概只有跟别人吵架的时候才有点讨厌,其他时候都不讨厌,更不想离开。我也有朋友跟我讲过,为什么要求解脱嘛?你看这个世界多好、多美丽!热了有冷空气,再不然有电风扇,有扬州菜、湖南菜、广东菜……这个世界有哪样不好?难怪释迦牟尼佛要到这个世界来。

学佛的人要检查自己对所处的欲界有没有产生厌离心?否则修不上路,必须有一度真正生起厌离心,那你用功便一日千里,就上路了,这是一定的事。普通人学佛在何时发生厌离心呢?年轻人爱情受了挫折,或在家里吵了架,作生意失败,灰心到极点,跑到庙里去拜一拜,很想在佛前痛哭一场。那不叫厌离心,那是受了打击而产生的灰心,那是在槁木死灰中,“空花哪得兼求果”,冷灰里没有热气,生不出东西来的,那不是厌离心。所谓厌离,硬是厌离这个世界,厌离这个红尘。

《药师经的济世观》

-------------------------

“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为什么讲离,离什么?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真正发起出离心的人,平常是不起任何妄想的。譬如有人出家了,对灯红酒绿没有任何留恋了,但是还喜欢山水风景,虽然风景清净,这仍然是着迷,一念有情已经被捆缚住了。

爱清净同爱灯红酒绿一样是爱,一有爱念就被黏住了。你说我什么都不要了,就想住庙子。你还有庙子的观念就应该丢掉了,哪里不是庙子啊?有些同学抱怨没有地方打坐,我告诉你,厕所里都可以打坐,我有一段时间环境不好,只有一张办公桌,写东西在桌上,要打坐时把书搬开坐上去,吃饭也在这桌上,哪里不可以打坐?再连办公桌都没有了,你站着总可以吧?非坐着才能证菩提吗?你不能发起出离心,对世间有分别,这样是离尘吗?那样是没有跳出,就不行。一念出离,哪个地方不可以坐,不可以入定?

声闻心是自了汉,就是老子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也是出离心,对世间一切厌离,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所以声闻偏向走空的路线,躲在清净中,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我们在家人,有时厌烦了,小乘之念不觉油然而生,真懒得管了,懒得管就是放弃,想躲到山中闭关去,这种就是小乘的心理。

《金刚经》中的须菩提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他谈空第一,是阿兰若行者,就是修出离道,有出离心,厌恶三界。小乘罗汉的肉体寿命到了就走了,念也空了。我非常欣赏大阿罗汉要入涅槃的四句话:“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声闻道要远离身心,但是这还是偏空了,并非究竟,菩萨与声闻缘觉一样,也会乐于远离,但不会依身心尽。

很多人求真修实证,不论大家学打坐、学定、学参禅、学密,不能得定不能证得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不能远离身心的作用。随便学哪一个法门,身体的感觉去不掉,也就是身体的障碍去不掉,妄念思想不能清净,不是不能停止,停止了就成了断见。因为身心都不能远离,所以连最基本的法门都不能证得。远离身心是初步的佛法。所谓性空,以成唯识的道理,第六意识的念空,才能证得。以菩提道的次第来讲,这个时候是证入空性的入门。

我们不能证得空性的原因,是因为一切都有所依,厌离心生起还是个普通心理,要修证功夫真做到了不依身,不依心,连那个不依空的境界都还要放下,这才够得上说是在打坐,才真正是学佛的入门,才是基本的成就。

凡夫把这幻相的身心当成真实,声闻道知道这个不真实,所以由戒定慧入门来修持,以远离这个幻象的生存为道果。大乘道再进一步,说远离这身心还不是道果,真正道果不须要远离,就是这个身心就可以证入菩提,所谓不二法门,这就是菩萨行。注意是要“虽乐远离,而不依身心尽”,并没有抛弃这个肉体,这个色身,也没有抛弃这个起用的心,非断非常。

整理自《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鸿福。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金刚经说什么》

---------------------------

不得定的原因,是因为根本没有发起真正的想修道证果的决心,没有这趋向的人,不会到达定的境界。因为我们只把修道当作生活的一小部分来玩玩而已。真修行人是把修行当生活的全部,所有平常生活,不过是修行的一点点调剂。但是我们正好相反,人世间的功名富贵一概都要,最后也要成佛,贪心非常大,放下来专修都做不到。

为什么没有发起成道的决心就不会证道?有个理由:“谓爱欲者,于诸欲中深生染著,而常受用”。就是爱欲心没有摆脱,没有出离心。爱欲狭义指男女爱欲,广义包括好名、好利、好恭维,一切都爱好。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一点都解脱不了,放不下来,转不了。爱清净、爱干净等等也都是,多得很。

我们做功夫修行要自己反省检查,才会发现深生染著不是普通的染著,那是很不容易查出来的。一个人如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毛病检查得出来,就是第一等人。什么叫修行人?就是一辈子在找自己,管理自己,检查自己的人。人是不肯检查自己的,而且,谈何容易啊!人容易原谅自己,不会严格要求自己。

《如何修证佛法》

有了佛教的“出离心”,就是不爱这个世界吗?

出离心是出离五蕴之心,出离这个被色受想行识迷惑,而失去智慧生命的本来清净平等智慧光明,被各种贪嗔痴慢疑种种欲望浸染,身不由己醉生梦死之心。厌恶这个世界向往另一个世界,就是厌恶现在的这个五蕴身心世界,向往另一个身心清净的世界。这个物质世界不一定是在哪里,可能是在远方,也可能就是当下这个地球。因为物质世界本身是没有善恶属性的,只是因为智慧生命的认知分别而有了种种差异。不同的认知观,就会感生不同的世界,就是平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境界不同,交际圈子就不一样。至于最后说的活着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酬业,因为过去的业力习气而形成现在的生命形态,承前而生,启后流转,生死相续,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永远都脱离不了。就像飞机汽车,按照不同的设计结构原理制造出来了,就只能实现其中的功能作用,无法改变用途。当然人是智慧生命,而且是六道生命中最容易学习修行佛法的生命,所以才有佛出世,教化众生,出离三界六道轮回,脱离生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