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温和补水小常识(三伏天怎么补水)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伏天养生三大知识
  • 2、三伏天养生知识大全
  • 3、三伏天应该如何应对肌肤问题
  • 4、夏日炎炎,三伏天来了总是大量出汗,该如何补水?
  • 5、三伏天的养生知识

三伏天养生三大知识

三伏天养生应当初伏防中暑、中伏防湿邪、末伏防秋老虎,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三伏天养生的三大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1、三伏天养生知识之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勿做剧烈的运动。

中午要保证午睡。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2、三伏天养生知识之初伏——防湿邪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遏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腹泻。

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亦可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3、三伏天养生知识之初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4、以热制热”——三伏天的养生法

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三伏天应顺着季节规律,用“热养法”以热制热,健康消暑。

1.多喝热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而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要注意,温度不应超过60摄氏度。

2.吃点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

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有牙痛、上火、发烧等症状,或者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

3.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排热。水温一般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为宜,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帮助身体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

4.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摄氏度,以温暖舒适为宜。

5.做艾灸

中医认为,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施灸时适量出汗,体内的暑热也随之排出,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

6.适当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可以选择慢跑、太极、健步走、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建议早上或傍晚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

5、消暑纳凉——舒服过伏天

夏季如果觉得汗流浃背、食欲减退,试试专家推荐的解暑法,不用把空调开到最大,也能“自然凉”。

1.少量多次补水

夏季应多喝水,但注意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个小时再喝。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

2.吃“苦”开胃

进入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如苦瓜等。中医认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于夏季养心。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3.衣物选棉麻材质

衣服的材质会影响汗液蒸发,推荐宽松、吸湿性好的棉、麻、丝等材质,或者选择透气性强的合成纤维材料。

4.晚睡早起

晚睡并不是提倡熬夜,而是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晚上11点半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较好。中午可以午睡30-60分钟,有利于气血平衡,帮助补充体力。

5.心静自然凉

高温酷热天气,人们易出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等“情绪中暑”迹象。静坐、浇花、读书、听音乐等都有助缓解烦躁心情。

三伏天的饮食五宝

1.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结、腹胀者,最好少吃。

2.绿豆

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对于因三伏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或出现红疹的人,吃绿豆可缓解症状。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泻等症状的老人、儿童则不宜食用。

3.生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三伏天也是喝姜茶的最佳时机。生姜4片,大枣4枚,红糖适量,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枣茶就沏好了。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盛夏也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4.西瓜

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因此,盛夏时节,应多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

5.绿茶

三伏天午后,喝杯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喝绿茶具有坚固牙齿、保护毛细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需注意,绿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胀气。

6、三伏天养生六大禁忌

1.肠胃怕冷

脾胃喜温不喜凉,夏天吃太多冷饮,肠道内外都被“冷”控制,就容易引发肠胃疾病,出现又拉又吐的情况。

2.颈椎怕吹

夏季的衣服多是低领或者无领的,颈部后方肌肉裸露,如果长时间处在空调温度过低的房间里,或者空调风直吹颈肩部,就会引起颈肩部肌肉软组织出现收缩痉挛疼痛,时间一长还会导致颈椎病。

3.脚底怕凉

有些女性不注重腿部和脚的保暖,习惯穿短裤、凉鞋等,在屋内又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而“寒从脚底生”,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损害脏腑、经络,易引发感冒、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疾病等。

4.喝水怕快

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切记不要迅速、大口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有心脏不适的人群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5.洗浴怕冷水

高温天有些人喜欢用冲凉水澡来降温,但是突然的冷水刺激很可能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会诱发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6.怕淋雨、汗湿不换衣

淋雨了,或者流了很多汗,衣服都湿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很可能会使体内湿气加重,同时导致各种皮肤病的发生,如脚癣、湿疹等。

7、三伏天如何养生?

一、宜补阳

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达到其他季节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一旦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疾病能更好被治愈,将邪气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闷热、烦躁。

二、宜食补

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三伏天的中医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在食补时,知悉以下几点十分有益。

瓜菜

清热

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能清热,还有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

酸能生津

流汗过多可耗气伤阴。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预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

多食鱼类

各种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也有其侧重的养生功能。如鲫鱼汤祛湿,常见的草鱼有暖胃明目之效;鲈鱼则能补益肝肾,无腥味,红烧、清蒸、炖汤均可。

多食豆类

宋代医著《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取上述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可一周喝两次。

三、宜有度

夏天人体阳气最重,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规律。

夏季切勿贪凉,用冷饮解暑降温、食用凉菜未尝不可,但不知节制则对身体有害无益。还有就是不宜大量饮用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祛火中药成分的凉茶类饮料。另外,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根据体质调温。

四、宜缓动

炎热的夏季,人们本来就容易出汗,如果锻炼,更容易出汗,且运动过度会损伤身体机能。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练太极拳,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五、宜补水

补水养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三伏天稍动就容易大汗淋漓,继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要按出汗量饮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还要定时喝水,白开水、茶水等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其中,中药饮品以防暑清热饮、防暑和胃饮及利喉清咽茶居多。

三伏天养生,首重在“养”。我们要按照中医理论,科学养生。中医最注重的就是平衡,因此,我们在养生之时,更要注重平衡,补益有度,以便获得更好的养生效果。

在三伏天里,不宜进行过量运动,要做到静心养神,睡眠充足,在饮食上也要有一些忌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伏天里的“三吃三不吃”,记住这些,让我们顺利过伏天!

8、三伏天“三吃三不吃”

“三吃”是什么?

一,多吃“苦菜”

“苦菜”指的是夏天我们吃的那些味道微苦的食物,比如苦瓜,苦菊,这些食物里含有多种维生素,苦味素,生物碱等,这些物质具有解毒明目,清凉去火的作用,所以非常适合夏天食用。

二,多吃“瓜菜”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夏天是吃各种瓜的季节,不仅有很多西瓜,香瓜,这些水果瓜,还有可以做蔬菜吃的瓜,比如丝瓜,冬瓜,方瓜等。这些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大量的水分,三伏天食用,可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可以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营养和水分。适量的食用一些丝瓜和冬瓜还可以达到养颜美容,减肥塑身的作用。

三,多吃“白肉”

三伏天天气酷热,人体流失营养也比较多,光食用蔬菜也是不行的还要适量的吃一些肉补充营养。但是夏天天热炎热,人的胃口和肠胃都比较弱,不适宜食用高脂肪油腻的东西,所以一些蛋白质含量高,但是油脂比较少的肉就深受人们的欢迎,比如鱼肉,鸡肉,虾等。这里推荐给大家一道菜—清蒸鲈鱼,鱼肉鲜嫩,营养丰富非常适合夏天食用。

“三不吃”是什么?

一,不宜吃“冰冷食物”

三伏天“三吃三不吃”

三伏天天气炎热,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成打开状态,这样利于排毒排热,这时候如果吃大量冰冷的食物,就会让体温迅速下降,毛孔收缩,体内的湿热就排不出来,这样到了秋天就很容易引发咳嗽,尤其是小孩子。所以夏天我们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冰冷食物,尤其是雪糕或者冰冷饮。

二,不宜吃“刺激油腻食物”

夏天,人体肠胃功能都比较差,不宜食用刺激油腻的食物,比如过辣或者过于油腻的菜品。这些食物吃到肚子里,肠胃负荷不了,就容易引起腹泻呕吐等。所以三伏天,我们还是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既养生又吃着又舒服。

三,不宜吃“隔夜剩饭”

“不浪费食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如果有剩菜剩饭我们一般都是下顿热一下接着吃。可是到了三伏天,这种习惯一定要注意。三伏天气温比较高,细菌繁殖比较快,一些剩菜剩饭很容易变质尤其是隔夜的,即使放冰箱时间一长也会出现变质,这样的食物很容易吃坏肚子。所以夏季,我们做食物,尽量少做,一次性吃完,这一点大家也要注意。

三伏天养生知识大全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三伏天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 营养 ,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经验 ,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三伏天防空调病

大家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阳气正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空调,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在关闭过程中,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是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而是,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病,就是在夏季得风寒感冒。由于寒闭在体内,症状就是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

其实,到了发烧这个阶段,已经说明人体开始调动体内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种人体自保本能反映。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换言之,就是发汗。在无空调的环境下,通过发汗,将不正常关闭的汗毛也再次打开,排出体内的寒湿。只要人体恢复正常出汗了,体温就会降下来,浑身上下不适的感觉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时,千万不要一发烧就输液,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针对空调病,养生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发病初期,可用生姜数片+红糖,熬两大碗生姜红糖水,目的是发汗。

2、在饮食上,可煮鸡蛋挂面,多放汤和生姜,调节肠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红疙瘩,可适当喝绿豆汤,以帮助解毒,白糖、盐适量。

4、如果条件许可,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包括类萝卜素、B族、维C、钙镁片等。

5、可用热水泡脚,帮助出汗,只要汗一出,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6、刮痧、按摩、拔罐。

总之,面对空调病的发病初期,可采用上述6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记住,你的第一选择不是输液。而是通过自然疗法去处理。

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三伏天应该如何应对肌肤问题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初 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 伏:7月23日-8月1日;

闰中伏 : 8月 2日-8月11日;

末 伏:8月12日-8月21日;

这四个时间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每年的这40天什么时候是特别需要重视的呢?这段时间最好不要进食太多冰镇的饮料和食物哈,容易寒气入侵。

可能很多人的妈妈也会这样说,夏天不要吃太多冰的东西,这个确实是真的,而且特别是在三伏天的时间,你会发现很多人在三伏天会因为湿气太重而全身酸痛,整个人很疲倦。

而且也会有很多人有内分泌问题,并且会引起荨麻疹、长痘痘,并且斑点,暗黄似乎变得更加的严重了。

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多注意点,女生还是少吃为好。

所以夏季除了面膜,一定要做好日常的补水,如果日常一直补水都补不进去那就是屏障受损了,说明锁不住水分。

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内胶原蛋白流失太多了,胶原蛋白就是身体里面吸水的海绵。

如果没有胶原蛋白,那你补充的水分,是没有海绵在帮你大量地吸收的。

这也是为什么肌肤会一直补水还一直缺水的原因。

咱们的皮肤一遇到这种天气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1、出油冒痘

2、干燥缺水

3、晒斑暗沉

这三种是最常见的,如果再碰上自己本身是敏感肌,那就真的难受的不要不要的。

脸上老是长一些像蚊子咬的小包,红红的,痒痒的,但是过几天又消下去了,不像痘痘,其实这正是三伏天的特有现象。

三伏天,天气很燥热而且还很潮湿,是蚊虫出没,病菌滋生的最佳时机。

所以这也是敏感肌和油性肌肤的人,荨麻疹,痘痘等等问题都会异常的困惑。

干性肌肤的话,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因为这是最容易长斑的季节。

三伏天应该如何护肤呢?

1、敏感性肌肤

敏感肌分先天和后天两种,90%的敏感肌其实都是后天的。

敏感肌肤在三伏天尤其要注意补水,修复角质层;

并且每次敷面膜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摘掉面膜后应尽快进行基础护肤,如果超过了负担,等一下就会被反吸收了。

过度清洁、去角质,不保湿锁水是后天敏感肌的主要成因。

所以建议敏感肌夏天用补水的面膜就好了,一定要用霜,因为角质层很吃霜。(先天敏感肌建议先做皮试再使用哦)

PS:怎么修复角质层?

看成分,一般都是选择含有、 洋甘菊的护肤品。

神经酰胺是一种水溶性脂质物质,天然保湿因子,为角质层中重要的油性活肤成份,能建立和维持肌肤脂质之屏障,填补清洁过度所造成的角质流失缝隙。

洋甘菊能改善微血管循环、修护皮肤,强化皮肤细胞、镇静、抗敏、安抚、褪红,抑制外环境有害物质的侵入。

2、油性肌肤

像油性皮肤的人估计都很讨厌夏天,因为夏天对油性皮肤真的非常不友好。

一般油性肌肤的人,他的表皮温度都会比干性肌肤的高,所以他的皮脂腺会异常兴奋。

出油多的话,是因为肠道油腻,管不住自己的嘴,爱吃油腻的食物,所以夏天必备的功课就是补水和锁水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带薄荷醇成分的水,给皮肤降降温。

适当调节一些内分泌,减少雄性激素分泌过多。

3、干性肌肤

三伏天的温度会比较高,所以干性肌肤的水分会蒸发得特别快,晚上的补水锁水真的很关键,白天的防晒也是一样重要的。

建议:干性肌肤夏天要使用面膜,也要使用面霜,制造一层人工皮脂膜,进行锁水。

还有可以适当使用玻尿酸精华,玻尿酸的作用,其实就是一口井,在真皮层进行储水和提取皮下的水分,供给到表皮的作用。

讲讲三伏天护肤小知识:

1、注意肌肤保湿

夏季皮肤更容易出油,水分蒸发得比较快,肌肤缺少活性,角质层容易脱落。

所以我们在炎热又潮湿的三伏天就应该更需要注重肌肤的补水保湿,给予肌肤足够的充足水分,从而维持肌肤的活性和适当的修复。

2、出门必涂防晒霜

涂防晒霜出门还是非常有必要,不想自己晒伤长斑,大家不要忘记涂。为了更好地护肤,还可以带一把小伞,或者防晒衣给自己再加一层保护。

3、清洗脸部下手轻

不能因为脸上出油多而增加洗脸次数,破坏了肌肤表层的皮脂膜,往往会越洗越油。

4、早上用氨基酸洗面奶,晚上用皂基洗面奶即可

敏感肌的人全部都选择氨基酸洗面奶,在洁面时,可以在毛孔粗大或T字区适当加长按摩时间。不要过重的按摩,轻轻的按摩清除表层油脂及脏东西,每次洗脸不宜超过1分钟。

接下来讲讲三伏天护肤要注意什么?

使用补水和修复的护肤品,如果皮肤不是敏感肌或者相对 健康 的肌肤,还可以选择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护肤品,定期使用具有抗氧化和修复功能的产品也是很好的保养方法。

三伏天多喝水,不能喝那种冰镇的水和食物哦。

不然的体内到冬天会受不了的,特别是女人属阴,寒气本来就重了。

所以三伏天一定要多照顾好自己,多加注意。

夏日炎炎,三伏天来了总是大量出汗,该如何补水?

三伏天的天气特别热,也特别容易口渴,所以我们要多补充一些水资源,让我们的身体不那么干渴,但是在喝水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够喝得太快,如果咕咚咕咚几口喝下一大瓶的话会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对心脏不好它他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使你的血液变稀,在心脏上有病的人在做出这样举动的时候,会导致胸闷气短等病状,所以在喝水方面一定要注意。

在补水的时候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在喝水时多喝温水,不要喝冰水,即使在当时有短时间的爽快,但是在后来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有很多人在流汗之后习惯冲一个冷水澡甚至是冰水澡,这个是特别可怕的,因为在短时间之内冰水有可能使你的身体瘫痪,身体前后的状况变化太大了,这样的事例在国内外有很多。

如果在喝水的时候觉得水太苦涩,甚至是无味的话,可以加一些盐分,淡盐水能够很好的补充钠含量,让身体的水分能够迅速的补回来,如果仅仅是大量的补充白开水的话,其实对身体是不太好的,让身体中积攒了大量的水分,对于肾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适量喝水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身体。三伏天的时候也要少吃太冷的东西,比方说冰淇淋雪糕等等,可能在三伏天吃的这些冰制品会让你的身体落下病根,这些病根会慢慢的折磨你。

总之三伏天,多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温暖,不要嫌热而进行一些过分的活动。

三伏天的养生知识

三伏天的养生知识

三伏天的养生知识,在中国,入伏天的话各个地方会有不一样的风俗,不过很多人不了解入伏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三伏天养生的方法是什么。下面是三伏天的养生知识。

三伏天的养生知识1

一、宜补阳

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达到其他季节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一旦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疾病能更好被治愈,将邪气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闷热、烦躁。

二、宜食补

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三伏天的中医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在食补时,知悉以下几点十分有益。

瓜菜 清热

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能清热,还有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

酸能 生津

流汗过多可耗气伤阴。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预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

多食 鱼类

各种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也有其侧重的养生功能。如鲫鱼汤祛湿,常见的草鱼有暖胃明目之效;鲈鱼则能补益肝肾,无腥味,红烧、清蒸、炖汤均可。

多食豆类

宋代医著《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取上述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可一周喝两次。

三、宜有度

夏天人体阳气最重,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规律。

夏季切勿贪凉,用冷饮解暑降温、食用凉菜未尝不可,但不知节制则对身体有害无益。还有就是不宜大量饮用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祛火中药成分的凉茶类饮料。另外,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根据体质调温。

四、宜缓动

炎热的夏季,人们本来就容易出汗,如果锻炼,更容易出汗,且运动过度会损伤身体机能。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练太极拳,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五、宜补水

补水养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三伏天稍动就容易大汗淋漓,继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要按出汗量饮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还要定时喝水,白开水、茶水等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其中,中药饮品以防暑清热饮、防暑和胃饮及利喉清咽茶居多。

三伏天养生,首重在“养”。我们要按照中医理论,科学养生。中医最注重的就是平衡,因此,我们在养生之时,更要注重平衡,补益有度,以便获得更好的养生效果。

三伏天的养生知识2

“以热制热”——三伏天的养生法

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三伏天应顺着季节规律,用“热养法”以热制热,健康消暑。

1、多喝热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而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要注意,温度不应超过60摄氏度。

2、吃点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

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有牙痛、上火、发烧等症状,或者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

3、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排热。水温一般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为宜,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帮助身体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

4、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摄氏度,以温暖舒适为宜。

5、做艾灸

中医认为,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施灸时适量出汗,体内的暑热也随之排出,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

6、适当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可以选择慢跑、太极、健步走、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建议早上或傍晚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

消暑纳凉——舒服过伏天

夏季如果觉得汗流浃背、食欲减退,试试专家推荐的解暑法,不用把空调开到最大,也能“自然凉”。

1、少量多次补水

夏季应多喝水,但注意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个小时再喝。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

2、吃“苦”开胃

进入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如苦瓜等。中医认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于夏季养心。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3、衣物选棉麻材质

衣服的材质会影响汗液蒸发,推荐宽松、吸湿性好的棉、麻、丝等材质,或者选择透气性强的合成纤维材料。

4、晚睡早起

晚睡并不是提倡熬夜,而是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晚上11点半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较好。中午可以午睡30-60分钟,有利于气血平衡,帮助补充体力。

三伏天的养生知识3

夏季三伏天的特点是地表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此时人体会感到疲乏身重,晚上睡眠质量差,体热多汗,会造成人体内营养物质尤其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导致很多人酷爱在夏天吃冷饮及寒凉食物。但是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容易形成暑兼湿邪。

若人体正气不足,以致水湿内停,往往容易感受暑兼湿邪而病。如果过多的摄入寒凉的食物,容易导致湿气进入人体,外湿与内湿结合,影响脾胃功能的运行,从而是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导致湿邪内生,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西洋参是一种“清凉”参,其味苦、微甘,性凉,具有滋阴补气、生津止渴、除烦躁、清虚火、扶正气、抗疲劳的功效,西洋参中含有一种叫人参皂苷的成分,具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夏季容易使人热毒过盛,养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清热解毒。绿豆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体内热毒过盛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喝绿豆汤,煮的时间就应加长,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煮至豆烂开花。

绿豆汤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不能经常喝,三豆饮刚好可以调整一下。三豆饮源自《世医得效方》十九卷,元代危亦林编撰,是以黑豆、绿豆、赤小豆为主料制作的药膳。

在三豆饮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和赤小豆是偏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因此,三豆饮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所以炎夏季节即使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饮,就不会给体弱之人的脾胃带来伤害。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