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小乐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 从家到学校小红比小乐多走5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多少米?
- 2、面对重度自闭症,一年时间我用嗨小保让孩子逆袭
- 3、小乐自称相貌平平,“讽刺”林生斌喜新厌旧,这是什么情况?
- 4、对日常生活学习中典型心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心理分析
小乐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 从家到学校小红比小乐多走5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多少米?
520÷65=8(分钟)
8+5=13(分钟)
60×13=780(米)
答,小红家离学校780米。
面对重度自闭症,一年时间我用嗨小保让孩子逆袭
“在孩子患上自闭症之前,我对自闭症一无所知。”小乐妈妈(化名)的这句话也是许多患儿家长的真实写照。
重度自闭症没有将小乐妈妈压垮,因为她深知颓废消沉没有用,于是用嗨小保开启了“家校共育”的干预之路。
再难也有办法
没有人能想到一年前的小乐是一个不会回应别人的呼喊、自伤、不会叫爸爸妈妈的小孩。现在回想起来,小乐妈妈总会埋怨自己没有早点发现小乐的异常,如果能早一点发现,早一点干预,孩子会不会有更大的进步?
小乐自出生以来得到了全家人的喜爱,但到了小乐一岁左右时,怎么教他叫爸爸妈妈都不行,嘴里依旧只会咿咿呀呀的语气词,特别专注于一个玩具,一旦拿掉这个玩具,他就会哇哇大哭,怎么也哄不好。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小乐爸妈一直没有在意,都认为孩子只是语言方面发育慢了一点。
直到将近两岁时,小乐的这些行为引起了小乐爸妈的注意:
1.不能完整地吐字,两岁仍然只会一些语气词。
2.突然情绪失控,一旦拿走他的玩具就会哭闹不止。
3.经常很专注地盯着一个东西,我们说话也不予理会。
4.不会模仿他人的行为,始终教不会他与其他人打招呼,连最简单的打招呼,挥手也教不会。
5.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自伤。
这时小乐爸妈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马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给的结果是:自闭症,重度的。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我听到这个结果的那一刻,我感觉世界都塌了。”小乐确诊时才两岁两个月,小乐妈妈实在难以相信这个事实。
困境中重生
小乐家一直生活在河南省安阳县,当地的康复资源有限,留给小乐爸妈的选择也并不是很多。小乐属于重度自闭症,几乎所有的能力都不太好,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教,可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不会说话,不会回应别人。因此小乐妈妈也担心过:当地的康复老师真的有能力帮助到小乐吗?
小乐妈妈无奈地表示:“但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我没有底气、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可以辞职带孩子去大城市租房干预。所以,我别无选择。”
预料之中,孩子在机构干预的结果不尽人意,在机构干预了数月后,孩子几乎没有进步,收效甚微。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与孩子契合的老师对孩子的干预效果来说影响巨大,为此小乐妈妈也多次与机构老师沟通。
但不久后,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小乐妈妈当头一棒,在不能去机构干预的情况下,小乐妈妈只能带着孩子在家干预,但是没有系统了解过干预知识的她不知道从何下手。由于疫情,小乐家的收入也大大缩减,本想在网上给孩子购买课程,但是经济上承受不住巨额的费用。偶然之间,小乐妈妈看到了北医脑 健康 儿童发展中心发布嗨小保上市的信息,“抱着试试的心态,我购买了1台。”小乐妈妈说到。
在之后,小乐妈妈便开始利用嗨小保进行家庭干预:
起初,小乐妈妈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因为当时对自闭症的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多,不会制定系统的方法也使得孩子根本不配合,由于不懂得如何去利用嗨小保给孩子干预,缺乏专业知识,小乐妈妈将嗨小保搁置了一段时间,想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家庭干预,但是发现行不通,没有系统的干预方法就是做无用功。
最后,小乐妈妈还是下定决心坚持使用。因为疫情之前,给孩子在机构干预时就已花费了大笔积蓄,疫情期间没有经济来源,资金方面更不堪重负。当时家庭的经济情况已经无法承担机构的费用,小乐妈妈决定咨询督导老师,该怎么有效地利用嗨小保,怎么使用更方便。在结合了督导老师给的建议和使用方法,小乐妈妈下定决心:给自己半年时间坚持使用。
于是,小乐妈妈开始了利用嗨小保自主训练,科学记录的干预过程。
在接下来坚持使用的这段时间,小乐妈妈表示,嗨小保对像小乐家庭这样的“外行”家长来说,动画演示、数据记录和技能评估功能非常友好。作为一款智能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训练的辅助工具,嗨小保具有测能力、做干预、记数据、看效果等一站式闭环服务,小乐妈妈只需要按照嗨小保所拆解的各项技能训练,步骤采取“阶段性”技能训练方案即可。
“通过这几项我就能知道孩子还有哪些技能需要多加练习和掌握。”小乐妈妈分享到,“尤其是嗨小保的数据记录功能,过去使用传统的纸质方式记录时,孩子的数据通常是乱七八糟的,毫无章法可言,自己后期回顾的时候也看不懂。”
小乐妈妈表示,嗨小保会在训练的时候记录下孩子的训练情况,自动生成训练成果曲线,通过智能数据记录功能,她能每天通过数据分析以及效果曲线来查看孩子每天的康复效果,让她更及时的掌握孩子的训练情况,孩子的能力优劣势一目了然,未来的训练方式也在脑海里有了清晰的蓝图:接下来该给孩子练什么、该怎么练、该练多久等等。
在利用嗨小保进行干预后,小乐妈妈加入了线上群,有了老师的专业指导,跟着老师联动学习,更能了解到孩子的短板。半年下来,小乐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指认泛化,从刚开始的不会发音,到能够正常的与他人对话。
坚持后的曙光
在训练的大半年时间里,小乐妈妈每天坚持两个学小时的干预,发现跟着老师练下来,对干预知识更加了解和熟悉了。“从之前对干预知识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知道怎么系统地干预孩子,这是我作为家长的巨大进步。”小乐妈妈欣慰地表示。
同时,孩子从刚开始的不配合训练,坐了不到十分钟就乱跑,通过强化练习,用嗨小保的科学数据实时记录孩子的成长曲线,现在孩子能安安静静地看动画,看完之后嘴巴里还念叨着刚刚老师教的内容。
在使用嗨小保之前,小乐不会叫爸爸妈妈,也不会回应父母说的话,通过嗨小保的语言训练,小乐竟然开始主动给小乐妈妈递鞋子,也能主动提要求,跟父母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小乐妈妈分享到:“有一次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时,他主动地跟我说:‘妈妈,我要气球。’我当时很诧异,更多的是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因为之前的小乐从来不会跟我们提要求。”
嗨小保不同于普通专业书的最大一点就是,书上都是对干预模式的大概轮廓,不知道这么多步骤都要拆解练习,而嗨小保看似是教结果,实际上是拆分步骤。就像写字一样,不拆分就不知道每一步怎么写。教孩子也是如此。
小乐妈妈表示,她认为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这段时间进步的不仅是孩子,她也在进步。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干预孩子小有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小乐的干预方法。她已经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与他沟通,并引导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作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进步。不祈求他们有多么优秀,只希望他们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健 健康 康地成长。“在听到孩子亲口叫我妈妈、懂得关心我们时,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我一定继续坚持使用嗨小保,我也相信未来可期!”小乐妈妈说到。
小乐自称相貌平平,“讽刺”林生斌喜新厌旧,这是什么情况?
林生斌这件事情在网络上面被闹得沸沸扬扬,而大家也都在网络上面讨论林生斌妻子,还有儿女去世的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可能大家并不知道小乐乐是谁,小乐是林生斌的现任妻子。在林生斌的前任去世之后,林生斌在2020年发表了自己跟小乐在一起,并且也已经离婚了。而如今小乐在网络上面表示自己相貌平平,有的网友觉得小乐是在暗自嘲讽林生斌喜新厌旧。
小乐在网上的控诉
其实相对于来说,很多的男性都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当自己有了一定的地位,有了一定的金钱之后,总是觉得身边的人配不上自己。林生斌这件事情在网络上面一直都被大家所讨论着,所以说当小乐选择林生斌的时候,就应该要知道自己的生活,肯定不会平凡的。而如今的小乐在网络上面说出了这句话,因此大家也都表示自作孽不可活。现在大家所希望知道的就是林生斌的妻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去世的,到底是不是因为林生斌想要获得巨额的赔偿才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林生斌的人品
而小乐还在网络上面表示得不到的永远都在骚动,确实是这样的。当一个人得不到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格外的想要去得到这个东西。但是当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一直都不想要珍惜了,觉得这个东西自己已经得到了珍惜也没有用,于是就肆无忌惮的。而小乐表示,自己成为林生斌的现任妻子也是压力非常的大,而且也成为不了林生斌的打月光。
自作孽不可活
对于一个妻子,儿女都去世了,还能够马上找到新欢的人,小乐应该知道他的本性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如今小乐有这样的生活,大家觉得完全就是自己自作自受。
对日常生活学习中典型心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心理分析
大学生典型的心理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辅导员作为奋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战士,应该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关心学生身心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要扮演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教育者、生活引导者、职业规划者、心理疏导者等多重角色,就必须要充分掌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要摸清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国际化和前沿化。
一、大学生典型的心理现象
1.认同心理
认同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情感及认知方面对事件所要表达的意义的认同程度,明显地影响他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态度和行为,即心理认同制约人们对特定事件的态度和行为。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认同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辅导员的影响,在态度和行为上与辅导员主动地接近。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个人品格表示赞赏,对辅导员的价值观念、处世方式、工作作风等表现出认可和接受,能够吸收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有跟辅导员在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上主动接近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认同心理,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2. 执着心理
执着心理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认可的事情无比坚定和信服,并将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制约和规定着自身各种实践活动的心理过程。在思政教育中,执着心理具有两面性。如果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正面的教育内容上,让学生对学校的政策制度和老师的管理方法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便容易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政策,并且坚定不移地贯彻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相反,如果学生对学校或者老师产生了消极的印象,并且固执地强化这种不良印象,就容易让学生工作陷入困境。所以,正确把握大学生执着心理的导向,引导大学生对学校教育和管理产生正向的认可和信服,有利于推动学生工作的深入和全面开展。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与教育目标相背离的意志、愿望、要求,排斥的情绪和行为,并伴有冷漠、厌倦、抵触、对立、反感等错误的情感和错误的态度,是阻碍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不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一味简单重复地传输教育内容,就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旦大学生对教育者或者教育内容产生了厌烦和抵制的情绪,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便会难上加难。
4.从众心理
大学生在群体中常常因为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上与群体中的多数人趋于一致。这种个体依从群体的行为倾向便是从众倾向。大学生对某种现象、某个事物的接受与认同,大多数情况下依赖于他人的行为和决策。在大多数群体成员都认可该事物该现象的情景下,大学生个体更容易被群体行为同化,产生从众行为。
5.漠视心理
漠视心理就是指大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或者物没有感觉,不放在心上,对所有活动都随随便便,没有激情,对任何事物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活动的热情,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必然导致大学生在生活呈现出一幅消极颓废的形象。漠视心理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学生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缺乏奋斗的动力,最终让学生在无所事事中虚度光阴。
二、大学生典型心理实例解析
(一)认同心理实例分析
1.实例展示
大一开学初期,小文因为递交困难认定申请表走进我的办公室,我当时工作不是很多,便跟她闲聊起来。从高考志愿选择聊到高中生活,再聊到家庭状况,直到最后小文连童年经历都忍不住要跟我分享。整个谈话持续了2个小时左右,最后分别的时候依依不舍,小文对我说,老师,您太理解我了,跟您聊天真的很开心,我以后要经常来找您聊天。从此以后,小文果然隔三差五就来找我倾诉,有的时候是分享生活中的乐事,有的时候是倒一下学习上的苦水,有的时候也谈谈家里的一些困难。每次跟小文聊天的时候,我一边听她的故事,一边不断地给予她安慰和鼓励,并且给她提出了一些解决学业和生活困难的意见和建议。她都欣然接受了。一个学期过去了,小文期末考试排名全班第一名,全专业第三名。同时还担任了学生会的干事,参与了学校的综合素质实践项目。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
2.实例剖析
其实跟小文最初的聊天只是一个偶然,但是通过第一次的聊天,我了解到小文是一个情绪敏感、文静内敛、有点自卑的女孩。同样也是第一次聊天中,我对她的谈话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她的想法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也给了她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这就让她在内心里认可了我这个人,对我产生了初步的信任和好感。每次谈话都给小文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她逐渐放心对我的戒备,从认可我的言谈逐渐深化到认可我的内在价值观。这种逐步强化的认同心理,使得她很容易接受我的一些思想、态度和行为,并且呈现出主动向我靠近的意愿和需求。而我就抓住这样的机会,给她输入一些积极的观念,鼓励她努力去尝试各种想法,从而引导她向着乐观、勤奋、拼搏、进取的方向发展。基于她前期对我的认可,我的这些建议很容易被她接纳,并且把她带到一个良性的自我提升空间里去,最终促使了她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经验总结
(1)尊重是基本前提
通常情况下,鉴于老师的威严,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找老师沟通。所以一旦有学生鼓起勇气愿意跟老师吐露心声,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言行。不管这个学生的性格如何,之前的表现如何,谈话的内容如何,当下的情绪状态如何,我们都要抛开对学生的偏见和定势评价,认真聆听他的倾诉,只针对他当前的谈话给以口头语言或者肢体语言上的回应。不带任何立场,不做任何评价,以尊重为基础,敞开心扉跟学生交流,这是获得学生认同的基本前提。
(2)理解是关键要素
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言行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是推动师生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核心要素。很多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甚至产生抵触和排斥情绪,都是缘于学生与老师之间所拉开的心理距离,学生觉得跟老师有代沟,自己的观念得不到老师的认同,老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架势,没有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如果老师能够换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学生所经历的事情,所产生的感想表示充分的理解,这必然会缩小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彻底攻破学生对老师的心防。
(3)鼓励是重要保证
做到前面两点,学生基本上就对老师没有什么顾虑了,对老师认可度也比较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抓住机会,乘胜追击,借助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在某些方面给予学生好的意见和建议。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学生对老师的引导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老师是在接纳自己的前提下,真正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出好的教育意见。这个时候对学生的鼓励就不再被视作是教育者个人观念的强加,而是一种为学生切身利益着想的友好建议,学生不仅会欣然接受,甚至还会心存感激。
(二)执着心理实例分析
1.实例展示
小军是一个个性比较要强的孩子,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不断尝试各种活动,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在各个领域都出类拔萃。小军是班长,因为班级事务跟我有较多的接触,每次聊天的时候,他都会跟我汇报一下近期的一些工作状态,并跟我讨论一些工作实施方案,综合能力特别突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小军的生活很充实,在各方面的发展也都不错,是让别人羡慕的全才。但是从他的一些非语言行为,我大概可以察觉到他内心的疲惫。跟他聊了几次,他也透露自己在某些工作上有点力不从心,每天忙碌不堪,身体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也反复跟他强调了好几次,适当地放下一些东西,让自己轻松一点。最初,他对我的建议不置可否,更加执着地奔波在各项工作中,每次见到他疲态更加明显,工作效率也有所下降。后来,我找他深聊了一次。这次聊天的主题不是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通过跟他分享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会,让他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完美,而是应该在充实自己之余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快乐,让他学会体会生命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追逐生命的结果。这次聊天以后,他对自己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开始将精力放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上,慢慢的他在这方面做出了傲人的成绩,自己的身心状态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2.实例剖析
小军是一个典型的追求完美的学生,他最初对完美的执着追求甚至达到了一定的偏执状态。这种执着心理在某些情况是好事,可以让学生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断地努力,最终达成目标实现愿望。但是如果这种执着过于固着,并且朝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引导自己,并且当事人还乐在其中毫无察觉的话,执着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件好事了。最初对小军进行劝导,小军完全听不进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过活,殊不知他这种心态已经完全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了。表面上的引导不见成效,我便转化了思路,不再跟他讨论工作选择、时间安排等细节的事物,而是转为进行心灵的深度对话。通过对幸福的探讨,让他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发生转变,让他意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盲目固执地追求完美,而是应该量力而行,在尊重生命、享受生活的前提下,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小军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执着对自身的发展不再是一种推力而是成了一种阻力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动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将之前的过度执着演化为合理的坚持,最终达到了身心和谐的状态。
3.经验总结
(1)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一般来说,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对自己看到和听到的深信不疑。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所看所听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尤其是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隐藏自己,给我们呈现一个积极乐观的外在形象,但内心却潜藏着一个自卑胆怯的内在自我,如果我们辅导员不善于细心观察,很容易就被学生的表现所迷惑,无法看透事情的本质。所以,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充分注重细节,要善于从学生的非言语信息,比如气色、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细小的身体语言中察觉到异常之处,并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深度挖掘,逐层拨开迷雾,最终发现学生问题的根源所在。
(2)明确问题,抓住矛盾
有的时候,学生的问题可能不止一个,而是多个。但是最终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往往是一个最核心的本质性问题。所以如何发现这个问题,并且能够抓住矛盾的重点,是成功解决学生问题的突破点。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掌握学生所有问题的前提下,理清思路,分清问题主次,确定核心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有的学生跟你讲了一大堆话,看起来涉及到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但实际上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很容易就看到事情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心理压力过大。所以我们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将重心放在本质问题上,即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而非停留在表层上隔靴挠痒,避重就轻。
(3)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明确问题以后,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其实大多数同学在了解了自己症结以后,就知道该如何化解自己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对于部分在看清问题以后仍然对自己的现状手足无措的同学,我们一方面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创造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领会,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三)逆反心理实例分析
1.实例展示
童童是单亲家庭孩子,父母在其幼年离异,从小跟着母亲生活,母亲迫于生计压力,平时对他的情感关怀较少。入大学以来,童童在学习生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倾向。首先是见了老师从来不打招呼,两眼一撇,扭头就走。其次是课堂上老爱跟老师对着干,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老爱接嘴,老师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他总是会做出各种奇怪的举动发出声响。再次就是跟班级同学相处不太融洽,不积极参与班上的集体活动,总是一个人单独行动。某些强行要求参加的活动,他即便是去了也会当场捣蛋,破坏集体活动氛围。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我找来童童谈话,向他深入了解了情况。第一次谈话时间很短,不到十分钟,且整个过程童童说话不超过十句,一直低头不语。第二次谈话时间接近半个小时,童童的话依然很少,但是对我的话逐渐提起兴趣,表现出愿意倾听的意向。到第五次的时候,童童意见愿意打开话匣子跟我畅所欲言了。通过五次谈话以后,我完全了解了童童的生活状态、内心想法以及逆反心理的真正原因。随后我继续保持与童童一周一次的谈话频率,另外一方面,也叮嘱班上同学多给予他关心和帮助,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两个月以后,童童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上课表现良好,与同学和睦相处,对老师也彬彬有礼,跟换了个人似的。
2.实例剖析
童童的逆反心理其实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小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的温暖,母亲要挣钱养家,对他的关心也较少。他从小生长在一个缺爱的环境中,内心有一种孤独、愤懑甚至仇世的想法。他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的表现,一方面是想通过自己的异常言行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一方面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种报复的快感。所以针对童童的这种心理,我第一谈话的时候并没有强迫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断地对他表示关心和关爱。第二次谈话之前我其实就已经跟他的母亲和同学都了解了一些情况,所以对他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了解。第二次谈话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跟他自身相关的,能够引起他兴趣的。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注,慢慢卸下他的心防。后面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童童逐渐感受了大家的真诚和关爱,内心的抵触情绪也逐渐褪去,开始接纳老师和同学们的友好,并且对自己之前的言行也有所反思和改进,最终向大家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3.经验总结
(1)以真诚打动学生
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真诚尤为重要。如果辅导员对学生不是发自内心的关心,而是虚情假意的敷衍,很容易就被学生看穿了,并且会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回避和厌恶的情绪,对学生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尤其是对于逆反心理的学生,真诚是打动他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近,从而为进步一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真爱感化学生
大部分逆反心理的学生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同于其他人的一些特殊事件,内心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独特体验。他们逆反心理的根源大多缘于儿童期或者青春期爱的缺失,这导致他们在大学以后既对这个冷漠世界充满愤慨,同时又希望通过自己的举动引起别人的注意以获取关爱。所以,解决此类学生问题的关键在于,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让他们被爱包围,被爱融合,最后懂得接受别人的关爱,懂得分享自己对他人的关爱。
(3)以真情温暖学生
对逆反学生短期的关爱可以让他们从以往的负性经历中逃脱出来,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如果这种关爱不持久的话,学生的心理改变也会是昙花一现。不断地给予逆反学生积极的心理关注,定期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将短期的关爱转换为永久不变的真情,让逆反学生时时刻刻沐浴在老师和同学们爱的海洋中,可以彻底纠正逆反学生的认知偏差,促成他们心灵的成长和成熟。
(四)从众心理实例分析
1.实例展示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大学生活都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这种生活里充满了诱惑、充满了竞争、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各种可能。学生们带着各种新奇开启了自己的大学之门,过着完全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但却又不仅仅是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大堆青年聚在以来,大家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大学生中很容易出现一种跟风现象,比如某些同学看到其他同学参加某某社团,尽管自己对社团毫不感兴趣,也跟着去凑热闹。某些同学对党没有深刻的认识,入党动机也不明确,但是看到班上同学争先恐后地入党,自己也随大流递交入党申请书。某些同学大学期间本没有恋爱的打算,看到其他同学谈恋爱,感觉自己如果不谈恋爱似乎有点脱节,于是也随便找一个对象谈着玩儿。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
2.实例剖析
从众现象充斥在大学的每一个角落,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众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定位,所以在别人做出某个举动的时候,就很容易顺着别人的思路走。从众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真丛中,一种是权益从众。前者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倾向于与群体或者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一致。后者是指大学生虽然在行动上与大多数同学保持相同的步调,但是他们在内心并不认可这种行为,只是担心如果自己不与其他为伍的话,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或者说担心自己偏离集体行为的举动会招来异样的眼光,所以才假装在行为上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对于真从众的学生,调整他们的认知是关键。告知他们真正的大学生生活应该由自己规划和掌控的,别人的选择未必适合自己:如果自己对社团没有兴趣或者自己不具备参与某个社团的能力,就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跟风;要根据自己的信仰来决定是否入党,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条件是否符合党员的要求,不能盲目跟从他人的信仰,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恋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表现形式,是两个人情投意合以后水到渠成的交流方式,不是拿来攀比的。对于权益从众则告知他们不需要畏惧他人的眼观,要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活出真实的自己。同时也告诉他们即便是不与其他同学行动一致,也不会遭来其他同学的批评和指责,让他们抛开情绪上的负担,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3.经验总结
(1)引导学生正确认知
认知是行为的基本前提。大学生盲目从众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在个人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态度等方面不够坚定,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自我定位。所以在大多数同学都从事某个行为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动摇自己的立场,采取违背自己初衷的从众行为。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明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弄清自己的个性特征,明白自己的心理需求,才能在关键时刻坚定自己的立场,控制自己的言行。
(2)帮助学生合理规划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容易受到他人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缺乏一个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对自己的大学生生活缺乏一个详尽的可执行的计划表。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云亦云,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从大一进校开始,就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方式让大学生交流自己的大学规划,然后通过制定书面计划的方式将所有的计划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上,督促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实现大学期间的个人梦想,而不是过自己的生活完成别人的梦想。
(3)协助学生达成目标
很多同学在明确自身定位、合理规划人生以后,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同学可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体会从而调整自己最初的规划。作为辅导员,应该要给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或者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或者是给予物质上的保障,或者是给予学业上的帮扶,以促成学生达成自己的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理想。
(五)漠视心理实例分析
1.实例展示
小乐是我本学期初接手的一名试读生。因为在前面两个学年里,累计挂科达40余个学分,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被取消学籍,暂时在下一个年级试读一年。如果试读期间修满所挂学分的三分之二,便可恢复学籍继续学习。如果试读期间未能修满所挂学分的三分之二,一年试读期满以后,自动退学。第一次见到小乐的时候,是他的父亲带过来的。整个谈话过程中,基本都是父亲在说,小乐一直低头不语,父亲偶尔提到一些愿望和要求的时候,小乐也只是默默点头。我单独跟小乐和他的父亲聊了一下,试图得到更多的一些信息,但是除了从小乐父亲那里得知小乐之前的一些学习状况和性格表现意外,基本没有从小乐那里得到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小乐似乎对任何事情都不干兴趣,对任何人和物也都提不起精神,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己的安宁。一周以后,我再次找小乐聊天。我“转达”了班上同学对他的评价,说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尤其是班上的女同学,都说他长得挺帅的,像韩剧里面的男主角。小乐很惊讶地看着我,似乎对我的话充满了质疑。未经他解开疑惑,我又跟他聊起他唯一的一个兴趣爱好,玩电脑游戏。也正是因为沉迷于电脑游戏,他才从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完全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难以自拔。自此以后就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丧失兴趣,一副漠不关心无关紧要的样子。说到游戏,小乐似乎像找到了知音,开始跟我讲游戏的各种攻略以后他在游戏中的独特体验。或许是第二次的谈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后面的谈话小乐逐渐开口,并且在我对他的鼓励和肯定下,逐渐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渐渐从虚拟世界迈向现实世界了。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沟通和交流,小乐的情况有所好转,现在已经会间歇性地去上几门课,简单的课后作业也会提交一部分。开始跟班上的同学接触,与寝室的同学相处还比较融洽。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打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
2.实例剖析
试读生的问题往往是最棘手最难处理的。因为他们大都是因为一些不好的行为倾向导致自身对学业完全倦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向小乐这种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不关心、无所谓”的漠视心理。究其根本,对网络的迷恋往往是现实受挫的一种逃避。因为在现实中得不到认同,只能在网络中需求证明自己的方式。所以针对这一类的同学,首先要尊重他们对游戏的喜好,不能剥夺他们证明自己的最后一片阵地。其次要肯定他们在游戏中的成就,哪怕是虚拟世界的成功,也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价值感,不至于彻底的自我贬低和自暴自弃。再次就是要在现实生活对他们给予充分的认可,让他们感受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有所价值的。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他们逐渐摆脱对虚拟世界的依赖,让他们在真实世界里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老师和同学对小乐的称赞,让小乐看到了自己的优势面,开始重拾自信。虽然他的彻底改变会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他每一点小的改变对他来说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认可他已有的改变,鼓励他做出新的改变。
3.经验总结
(1)激发兴趣,找回自我
漠视心理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对身边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所以激发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兴趣是一个人灵魂的寄托,激发了兴趣也就帮助学生找回了自我。所以一方面通过同学和家长了解心理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他的特点和特长发掘他的兴趣爱好。然后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的兴趣有发挥的余地,再根据他在兴趣事件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回到真实世界中面对真实的自己。
(2)树立自信,重塑自我
漠视心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在某些方面受挫,并将这种负面情绪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丧失自信,迷失自我。解决这个问题最首要的举措当然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他人的夸奖、赞赏、肯定、支持、鼓励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的信心。在自己擅长的事件中的杰出表现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身的信心。在自身体验和外界强化的双重动力下,产生漠视心理的学生重拾信心、重塑自我并不是一件难事。
(3)强化进步,超越自我
漠视心理很容易让学生弱化学生的心理防线,稍不注意就容易重蹈覆辙。因此,一旦此类学生有了些许的进步,我们就要给予正面的肯定,强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经过多次的强化,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他们的意志品质更加坚定,自我控制的能力愈来愈强,能够成功抵制外界的诱惑,从而超越自我,重获新生。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随着时空的转换和时代在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的,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应该抓住大学生共性的心理规律,在实践中摸索应对大学生典型问题的具体策略,形成完善的大学生典型心理应对方案,以此推动我们的思政工作迈向新台阶、取得新成绩。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以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工作导向,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会工作目标,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