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救自护小常识(自护自救小知识)

本文目录一览:

  • 1、幼儿的自我保护包括哪些方面?
  • 2、幼儿自我保护方法
  • 3、对婴幼儿进行安全自护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 4、小朋友自我保护的10种方法

幼儿的自我保护包括哪些方面?

孩子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很多危险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孩子的安全意识要从小培养,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遵守规则。过马路时,即使马路上没有一辆车,也要牵住孩子的手,一直等到绿灯出现在通过,并且告诉孩子怎样分辨车辆和行人应该遵守的交通信号。

2.巧妙利用情境。经常设计一些情境,比如和爸爸妈妈走失、找警察叔叔、有陌生人敲门、陌生人请你带路和帮忙等,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能力,以游戏的形式告诉孩子正确的自我保护方式,并反复教,孩子被父母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的,让孩子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

3.铁柱生活实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父母应在平时下向孩子讲一些通俗应懂得的道理,用各种例子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不安全、不应做。例如,为了防止触电,可以告诉孩子人体触电后会造成的后果,在与家用电器及其他带电物体接触时应注意些什么;教孩子在公路上要靠右行走,在街道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红灯亮时要耐心等待,绿灯亮了才能穿越马路,尤其是不能在马路上追逐嬉闹等。

4.寓教于乐。通过讲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给孩子讲白雪公主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不要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家长也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危险,不应该做。例如,把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编成顺口溜:抓人抓人110,救火救火119,救人救人120。

父母一定要做好启蒙老师。

幼儿自我保护方法

幼儿自我保护方法

幼儿自我保护方法,如何培养好孩子是很多家长思考的问题,要让孩子找到做错事的原因,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就需要营养均衡的饮食,下面跟大家分享幼儿自我保护方法。

幼儿自我保护方法1

一、现状分析

幼儿溺水、走失、窒息、被拐骗等意外伤害事故在报纸、电台上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而孩子们的误食、误吞现象及异物入耳、入鼻、磕破、跌伤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幼儿期的孩子生长发育不完善、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但又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保障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为孩子们创设安全、优美的环境,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生活素质的目标要求,选择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此我们在小班幼儿中通过观察和《自我保护》前测,发现有60%的幼儿对自己身体上的主要器官有所了解,知道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懂得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的仅仅占39.3%;对于不轻信陌生人的话,遇到危险会呼救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少,仅32.1%。这在平时的活动中就能观察到,他们常常会擅自离开队伍而自由活动,仅有部分幼儿能做到身体不舒服马上告诉老师或成人,更不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活动时常会不自觉地弄伤自己,却说不出弄伤的原因;外出游玩时仅有25%的幼儿跟着老师靠右边走,不乱穿马路。

二、对策和手段

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想回家的愿望非常强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不跟陌生人走》、《爸爸妈妈不在家》等活动,创设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在看看、讲讲中,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当你独自在家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办?有人自称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来接你回家时,你能跟他走吗?当你在商场或街上与爸爸妈妈走散时,你会请谁来帮助你呢?通过活动,幼儿明白了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家不随便开门,遇到困难请警察或商场营业员帮忙等,培养幼儿养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中,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录像、故事,创设了木偶表演区、图片改错区,幼儿在动手动脑动嘴,运用多种感官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警觉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会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求救方法应付突遭的危险。打电话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把一些特殊号码,如报警110、火警119、救护120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色彩鲜艳、逼真,动感的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些特殊号码在不知不觉中就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脑海中。随后,我们开展了“我会打电话”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拨”、“按”电话的正确方法,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请、再见、谢谢等,知道自己家的住址、电话号码。遇到危险时会主动求助,也可请邻居帮忙,但千万不能自己爬到阳台或窗台上去,以免不测。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1、 来园离园活动中的自护教育

幼儿在来园离园的’路上常发生一些脚压伤的事故,原因大多是幼儿坐在父母的自行车上,脚乱摆放而轧在自行车车轮中,轻则辗去皮,重则伤及骨。针对这一情况,在晨间谈话时,设计了“明明的脚怎么啦”的谈话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幼儿自由讲讲,明白了脚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保护它不受伤害,进而迁移到要保护好双手,要安全地使用剪刀,不拿着尖的东西乱跑,吃东西时不大声讲话和发笑,不能把铅笔、筷子当玩具等。同时知道了不能用脏手揉眼睛,不能把珠子、豆子等小东西塞入耳朵中玩,也不能把别针、钮扣、硬币等含在嘴巴里等等,万一发生意外,不能用手指乱捅乱挖,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等。

2、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教育

它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直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游戏,老师可根据幼儿活动量的大小随时组织幼儿玩一些情节较为复杂的游戏,如“过城门”、“老鼠笼”、“老鹰抓小鸡”等等,幼儿百玩不厌。但同时,幼儿由于玩得非常专注、非常投入,也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球类活动中此类现象更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追逐跑时,要求幼儿拍到对方即可,不要非抓牢不放,另一方被拍到后也应立即停止,不再奔跑;在追逐跑时要注意不要和别的幼儿碰撞,要学会躲避和闪让。又如:在玩球类游戏时,应先和幼儿讨论玩法,要注意不要让球砸到自己,也不能把球踢到别人的头上、身上等,要把握方向,在抛接球、滚球和踢球中,要注意速度和力度,以防韧带和关节扭伤、肌肉酸痛等,另外,在幼儿活动时,应密切观察、随时提醒幼儿,逐渐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3、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如课间活动时,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时按楼梯上的示意图靠右扶着栏杆轻轻走,不从很高的楼梯台阶上往下跳;就餐时不大声说笑,以免鱼刺、骨头卡伤喉咙;不触摸电源插孔,不用发夹、螺丝等塞入插孔内,了解电的用途及危害等。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也是非常好的素材。有一次保育员阿姨在擦橱窗时,玻璃不幸落地破碎,所幸幼儿正在上课,保育员也没受到伤害。针对此事,我和幼儿讨论:玻璃碎了怎么办?玻璃好玩吗?碎玻璃有什么危害?怎样使玻璃不破碎等,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在老师的启发下找到正确答案。从此以后,幼儿玩时都离玻璃窗、橱窗远远的,并相互告诫:小心玻璃。同时家长也反映:幼儿在家爬高爬低的现象也明显减少,路边偶尔看到碎玻璃还会告诉家长要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以防别的孩子受到伤害。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适时地教给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变的能力,才能把危险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家园合作,努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不只在幼儿园,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教师的指导只是空谈,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孩子在父母的具体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知识。如:父母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可告诉孩子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要从斑马线上走;另外也可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不乱丢果壳纸屑,不随便采摘花草树木,不玩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在家里不玩火,特别是不乱点打火机、不玩电插座,不爬阳台窗台,不给陌生人开门,不乱吃药等等。我们还通过“家长园地”、“家园之桥”向家长宣传一些安全防护的知识,要正确对待孩子、不过分宠爱、不娇惯溺爱等一些家教方法,还通过“家园联系册”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发放家长问卷,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而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自我保护方法2

大量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伤害原因明显不同,以下是容易被忽视的伤害原因。

数据

儿童和青少年的伤害发生率高达40%左右;

1-14岁人群的伤害死亡占这一年龄段死亡总人数的55%-71%;

广州市的这一比例高达71.21%,成为广州市这一人群的第一死亡原因,同时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14岁以下儿童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

在医院,1/3的急诊病人和1/10的住院病人是受伤害的儿童,1-2成的残疾是由于伤害所引起。

学龄前儿童伤害7大原因

溺水:

不必禁止孩子戏水,但必须有家长时刻陪同,同时也不能大意浴缸溺水的可能。

跌落伤:

除了常见的跌落伤以外,应注意孩子和同伴玩耍时的互相伤害。不要将糖果或玩具放在高处,以免孩子站在凳子上够物跌落。

不要给孩子穿裤腿过长或过宽的裤子,以免绊倒。教孩子摔倒时迅速用手撑住倒下的身体,同时侧转身体用肩或背着地,并顺势翻滚,减少伤害。

烧烫伤:

家中做饭时,哪怕只离开厨房一会,也要关上门,以防孩子突然闯入,烹饪容器的手柄要朝内,以免碰翻。

交通伤:

刚学会过马路的孩子将过马路当作游戏,不顾一切冲过马路。标准安全带仍然不适合孩子使用,也不可几个孩子共用一条安全带。教孩子雨天出门时,撑伞要在身体斜后方,不要挡住视线,给孩子购买色彩鲜艳的雨具雨衣。

对婴幼儿进行安全自护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1)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要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各年龄段渗透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小、中班是生活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教育,小班有开门、关门要小心,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不随便离开集体,吃饭、喝水先试试,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等;中班有独立在家的时候,吃饭时不嬉笑打闹等。大班是意外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有打雷闪电怎么办;烫伤、烧伤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生病怎么办;药物不能乱吃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小班的安全教育中,我们选择了《不跟你走》、《我不认识你》、《小司机》、《小羊不见了》作为主题开展活动,孩子在开展的这些主题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谈话,情景再现等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不离开集体,不能跟陌生人走;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等。

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为了让幼儿了解在游戏活动中的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小兔为载体,设计了“笨笨的小兔”。幼儿看到满身是伤的小兔,通过观看图片,大胆想象小兔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都开动脑筋想小兔是怎样受伤的。从而掌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如万一摔到,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在活动中教师还请幼儿进行模仿,怎样用双手“撑住地”,怎样是“抓紧”。让幼儿充分明白老师对他们玩耍的要求究竟是怎样的。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明白哪些事情是危险的,不能做,并知道为什么不能做,使幼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

(2)上好安全自我保护知识课。自治区幼儿教材中有一些安全知识内容。如:小班的《开门、关门》、《一个跟着一个走》、《吃东西的时候》、《小心,危险》等;中班的《路边的食物不能吃》、《爱护眼睛》、《不跟陌生人走》等;大班的《安全用电》、《安全乘车》、《爸爸、妈妈不在家》、《着火了怎么办》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安全知识内容,我利用故事、儿歌、看图讲述、情境表演等幼儿感兴趣的形式达到教育目的,上好每一堂安全知识课,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随机教育。有些道理,幼儿听的时候似乎是明白了,但一遇到实际情况,有的幼儿往往不能自控,会做一些危险的事,也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做,他缺乏判断能力,也跟着做,所以,除了理论上的说教,我们还应注意随机教育。在室外活动时,教师要让幼儿在自己的视力范围内活动,对个别不能自控的幼儿及身体素质差的幼儿要特别关照;看到幼儿在活动中过于兴奋,互相追打,做危险动作,手持危险品都应马上提醒或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如:有的幼儿玩滑滑梯、手不扶扶把或倒着往上爬、上厕所推推挤挤等,我们都应及时发现、教育,使幼儿对安全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1、教给幼儿自我保护常识。

(1)通过故事、看图讲述等,教给幼儿自我保护常识。如:看图讲述《不跟陌生人走》,就可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遇到陌生人,他给你东西吃,要带你走,你会怎么办?让幼儿在愉快、热烈的讨论中领悟自我保护的方法。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教育幼儿。电视上经常有关儿童被拐骗、走失等的报道,可借助这些实例教育幼儿: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有的坏人很会伪装,让你感觉他好像是好人,他会给你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一定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要学会自我保护。还有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如:上厕所时推挤、手拉手跑步、鞋带没系好走路等,要教育幼儿注意这些细节,避免发生事故。

2、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1)以游戏的方式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游戏是幼儿是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游戏《侦察兵》,教师游戏场地设置障碍物:石头、树枝、椅子、小刀、别针等,让幼儿当“侦察兵”,去检查游戏场地,清理障碍物,然后进行游戏。训练幼儿活动之前要先检查场地,把危险品清理掉,排除事故隐患,自我保护。又如游戏《打电话》,教幼儿万一出现危险,要马上采取一些自救的方法:发生火灾拨火警电话“119”,讲清楚什么地方发生火灾,请消防队员赶快来救火,或大喊“救火”、“救命”,或打电话通知大人,并想方设法离开现场等。

(2)利用安全知识竞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我班为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举行了好几次安全知识竞赛:将幼儿分成苹果队、香蕉队、梨子队等几个组,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前几种题型每答对一题得一朵红花,而到风险题时,则分为五朵花、四朵花、三朵花的题,让幼儿选择,当然花数多的题目相对来说难度较大,这样增加了竞赛的刺激性,气氛活跃,幼儿每回答一题后,就说:“回答完毕”,煞有其事的样子,绝不亚于电视上播出的成人知识竞赛,让人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这些四、五岁的孩子,竟能知道这么多的安全知识内容。通过安全知识竞赛,让幼儿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巩固安全知识内容,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标记可提示和警告人们注意安全。我们应和家长配合,利用参观、游玩、逛街的时候,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记安全标记,懂得其主要作用,并通过认识安全标记,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朋友自我保护的10种方法

教会孩子十种自护自救的方法 儿童如何应付突发事件和威胁呢?下述十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 注意获取感觉 在紧要关头,应该相信直觉。家长不仅要告诫孩子留神从接触的人或事中获取不安的感觉,还要注意倾听,鼓励孩子讲出他感觉不安的人和事。 二、 学会识别诱惑 平时,家长应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应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两种普遍策略。如:有的罪犯装作认识你,叫出你的名字(其实他可能是看到了绣在孩子衣服上的名字或跟踪你时听到有人这么称呼过);有的罪犯自称是消防人员;编造你家房子着火的紧急情况,等等。家长应告诉孩子:任何人甚至是警察和消防员,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他带走。 三、 不要只关注陌生人 家长常会这样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什麽是陌生人?孩子并不一定真正懂得,若让孩子画出陌生人的面孔,一般他都会画出一个可怕的面孔。其实,那些想侵犯孩子的人一般都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 据有关方面调查,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嫌疑人中,90%是儿童认识的人。家长应特别提醒女孩儿不要单独外宿或跟异性到任何地方去。 四、 要学会大声呼叫 小孩子身单力薄是打不败侵犯者的,因此不用教一个小孩子如何用拳脚打败侵犯者,但是孩子却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大声呼喊:“救命!他不是我的爸爸!”骑自行车的孩子可以利用自行车为掩护物,让罪犯难以将你劫持走,同时大声呼救,这样会引起围观者的注意和警惕,争取得到救助的可能。 五、 要勇敢地说:“不!” 每位父母都想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但也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常规。比如,假如有人威逼孩子做无礼或危险的事时,要勇于说“不!” 六、 让孩子尽情倾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要经常进行交流。如果孩子对某人有所不满,家长不要简单地说,不许说某人坏话,而要和孩子一起予以分析,这样孩子才能畅所欲言。一旦他遇到不惬意的事,或有人搔扰了他,孩子能够向他所信赖的人尽情地倾诉。孩子知道有人时刻在关心着他,就能减轻心理压力,减轻心理伤害,并能及时让坏人得到应得的惩治。 七、明确不可触摸的地方 孩子到了四五岁,家长就应向孩子说明泳衣遮盖的部位是个人隐私区,任何人都无权接触。即使是医生作检查,也应要求监护人在场监督。这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八、 能帮你的人很多 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但仅此还不够。假如警察不在附近,孩子就不会求助于任何人。还应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求助,多一个机遇就多了一个生存的希望。 九、 警惕电子领域 无论家里有没有计算机,家长告诉孩子注意电子领域的安全事项也非常重要。孩子可能在学校,图书馆和同学的家里使用因特网,因此,应告诉孩子要注意保守家庭及个人的一些秘密,不要轻易约见在网上结识的任何人。 十、在游戏、演练中增强自护自救本领 仅跟孩子讲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说了当时可能记住了过后一会儿就忘记。惟一能使孩子掌握的途径是通过角色游戏和演练。经过多次演练就能逐渐掌握要领。在家庭游戏中父母可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境,向孩子提出问题,测试他们的反应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